文章目录 [+]

《荷塘月色》,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脚步近了。
《春》,1925年,朱自清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开始从事文学研究。,人才济济的清华大学,朱自清没有留过洋,也没有什么显赫的著作,在上课的时候比学生要紧张,脸上总是泛着红。,他在讲台上,经常是一手拿着书,一手拿着一块叠起的白手帕:,一面讲课,一面用手帕擦着额头上、鼻子上面的汗珠。,“一个内向的不是很自信的,而且特别诚恳的一个好老师努力来讲自己的观点,然后在这里面旁征博引,尽可能的照顾到方方面面。”,朱自清的性格是偏于内向的,一种顶真的、严肃的,甚至有些拘谨。,朱自清到北京之后,每晚睡得并不安稳。一天,他接到父亲的来信:,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看到这里,朱自清不禁悲从中来,泪如泉涌。,朱自清想起过去,特别是八年前父子同车北上在浦口车站分别的场景,犹如昨日之事般历历在目。,其实当年父亲之所以会丢掉公职,是因为在老家已娶了妾,后到徐州上任又娶几房妾室,可一位以前的潘姓姨太太赶到单位,闹得不可开交,还上了报纸。,于是父亲被革职了,又不得不找钱遣散各位姨太太,父亲偷偷把朱自清奶奶祖上留下的首饰变卖才平息此事。,朱自清奶奶知道后,便气病交加而逝。,所以那时的朱自清,心里是恨着父亲的。可是父亲在车站的背影又让他恻隐心疼。,八年的感情纠葛,终于告别在纸上。,心灵在纸上疾走,落笔便成《背影》。,最后一句,“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情感之怅惘让人唏嘘。,当时的新文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因为朱自清的努力。,如今我们在大学里学习的中文教学有一门重要的课程《现代文学史》,正是由朱自清当年教学发端。,朱自清将新文学的内容加以整理概括,新文学才形成了体系。,朱自清的《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是向北大日渐守旧的国文发起的挑战。,学生们从新文学课程中了解现代生活、现代思想,所以朱自清的这门课程非常受到学生的欢迎,常常座无虚席。,燕京大学的郑振铎、北京社办大学的钱玄同都邀请朱自清去兼课。,但是却有人说,在堂堂的清华大学讲授当代小说、诗歌、散文这些不入流的学问,有辱大学门庭。,到1933年,《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只得在一片质疑声中停课。,1931年8月,朱自清获得公费出国游历的机会,他对西方文学、建筑艺术充满兴趣。,朱自清游历了伦敦、巴黎、柏林、威尼斯等地,一年游学,他的精神世界、视野不断扩展。,回国后朱自清将自己的旅游历程写成散文,发表在中学生杂志上,后结集为《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这段时期,他的作品中展现出一种轻松愉快、充满活力的抒情格调。,从欧洲游学归国的朱自清,成为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朱自清任中文系主任长达16年,是对清华中文系学风形成影响最深的人。,后来朱自清病逝,但他却被学生们称为清华永远的中文系主任。,多年后,有人在朱自清写《荷塘月色》的地方建了一座凉亭,为以工科著名的清华园添了一笔人文色彩。,1935年,时局动荡,平津一带危在旦夕,“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书桌”。,时任清华图书馆代馆长的朱自清,未雨绸缪,秘密地准备将贵重书刊装箱、搬迁工作。,1936年,朱自清便将中西文善本等贵重书籍和物资早已运出。,五百余箱重要物资南运后暂存湖北汉口上海银行第一仓库,后来从汉口辗转运送至重庆北碚和云南昆明。,“在那艰苦的岁月,这些珍贵的图书成为了西南联大的学生们的学习用书,也是师生们学习用书的唯一来源。”,1937年10月,清华校河以南被日军占领。1938年1月,校园全部被占,8月,日军强令将校内各馆、室钥匙全部交出。,若不是朱自清未雨绸缪,清华师生极有可能无书可读。,朱自清曾说,“文学的生命全在实感。此感之谊甚广,连想象都包括在内。世界有如何的广大,人的感受就应有如何的丰富。”,朱自清不仅赞同文理会通、新旧汇通,还提出了中外会同,所以清华中文系规定:学生必修第二外国语,必须要学一门欧美文学史,由西方文学系教授专授。,这么做是为了让学生们放眼世界,而不仅仅只看见中国文化传统。,拘谨又刻苦的朱自清领导下的清华大学中文系却充溢着新鲜活泼的空气。,抗日战争爆发后,朱自清随清华大学南下长沙。,1938年3月到昆明,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合并的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并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朱自清不顾生活清贫,以认真严谨的态度从事教学和文学研究,与叶圣陶合著《国文教学》等书。,1945年夏天,47岁的朱自清已经衰老得令老友吃惊。,抗战胜利后,1946年7月李公朴、闻一多的先后遇害,朱自清得知后异常震惊,手里拿着报纸很长时间缓不过神,夜间失眠。,他不顾个人安危,出席成都各界举行的李、闻惨案追悼大会,并报告闻一多生平事迹。,要知道,闻一多就是因为参加李公朴的追悼会并发表演讲,在当天下午遭到杀害。,先生虽内向,但从不软弱。,1947年1月,全国十个城市50万余学生示威,要求撤出驻华美军,废除《中美商约》。,当时,仅在北平就逮捕了两千多多人,朱自清对此深恶痛绝,在抗议宣言上签了名。,有朋友看到黑名单上面第一个就是朱自清,妻子焦急不安要朱自清小心些,但朱自清却是淡淡一笑、毫无惧色:“不用管它。”,1948年7月15日,在闻一多遇难两周年的日子里,胃痛与日俱增的朱自清,抱病召集了闻一多全集编辑委员会会议,报告了遗著整理和出版经过,并宣布该委员会解散。,然而《闻一多全集》于1948年8月底印出后,朱自清却已辞世。,甚至直到朱自清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做相关的整理工作,入院前的他还高兴着又搜罗到四篇闻一多作品了。,法币急速贬值,1948年时,买一包纸烟都要几万块钱。,朱自清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国民政府为了平息高级知识分子的怨气,向他们派发一种配购证,可用很便宜的价格买到“美国支援的面粉”。,清华大学学生吴晗和其他人发表一个公开声明,号召大家拒绝购买,一致退还购物证。,声明写好了,朱自清第一个在声明上签了字,并愤然地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那时的朱自清早已是重病之身。,逝世前半年,常年劳累的朱自清体力衰弱,经常连走一点路都很吃力。但他每天一清早就坐在桌前,读书勤奋不息,工作毫不减轻。,他感到自己骤然衰老,但并不因此而消极。,“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在生命的最后两个月,朱自清的身体已极度衰弱,体重低到77.6斤,且又“彻夜胃痛不止”“不断大量呕吐”。,可他仍然整理《闻一多全集》,编写教科书,备课讲授,演讲呐喊。,甚至在逝世前26天,朱自清还在日记中订了一个阅读计划。,1948年8月12日,弥留之际的朱自清对妻子断断续续地说:“我……已拒绝美援,不要去买配售的美国面粉……”,这竟成了他的遗言。,他一生践行自己在《论气节》中所指的“敢作敢为”与“有所不为”。,朱自清去世时,钱包里仅有6万元,这点儿钱在当时连一个包子都买不到。,一代散文大师,就此长辞于世。,朱自清去世后,清华园第一次为一位老师去世降半旗致哀。追悼会上,校长梅贻琦致辞时哽咽得说不出话来。,社会各界纪念诗文达160余篇,形成影响一时的文化事件。,人们凭吊朱自清,实是在尊崇一种气节,一种风骨,一种精神。,君子温润如玉,却也持节若命不改初衷。,友人如此评价他:,沈从文:纯粹的君子;,叶圣陶:完美的人格;,李广田:最完整的人格。,清华这样评价了这位已经故去的教师:“先生是有弱点的,但是却没有污点。“,在担任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的时候,一位学生因在图书馆里找不到想借的书,直接打电话到朱自清家里,请他到图书馆来帮着找。,朱自清竟欣然应允。,“朱自清的一生没有豪言壮语,他只是用坚定的行动,朴实的语言,向世人展示文字的优美与力量,表现人性的真善美。”